总部位于美国的独立数据分析公司中国黄皮书国际的利兰·米勒说,中国消费的持续疲软将阻止企业收取更高的价格,即使生产成本持续上升。
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米勒周四在CNBC的“Squawk Box Asia”节目中表示:“中国经济复苏中最有问题的一点是,在过去一年、一年半的时间里,中国经济的整体表现非常强劲,但是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没有回升。”
他解释说,除非家庭支出“重新调整”,否则企业无法大幅提高价格。
“这基本上会成为生产方面的问题,特别是工厂方面的问题。”
(2001年6月至2021年5月中国月度PPI与CPI之差图表)
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,生产成本的上升速度远远快于向个人消费者销售的价格,5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(ppi)和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之间的差距创下了历史新高。
这使得制造商能赚到的一大部分钱都损失了。
周三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,中国5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(PPI)较上年同期飙升9%,为2008年9月以来的最大涨幅。
米勒表示,中国目前的通胀形势"非常集中",主要集中在大宗商品,以及成本被压榨的工厂。
“是的,存在通胀问题。是的,这对中国的一些政党来说会很棘手。但具体来说,是在生产方面。还没有转移到消费者方面。”“目前这在中国是一个相当特别的问题,尽管它现在已经特别严重了。”
新冠疫情对服务业、零售业的影响
此前,中国武汉市首次报道了新冠肺炎疫情,并成功遏制了疫情蔓延。2020年,中国经济是亚洲少数几个实现增长的国家之一。
然而,病毒的威胁仍然存在。Delta变种病毒首次在印度被发现,最近在广州周边的感染病例激增,导致当地地区进行大规模检测和封锁。
米勒说:“你可以看到,新冠病毒的问题并没有消失。”“只要新冠状病毒还在,就会有服务压力,就会有零售压力。”